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汉语词典 >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解释
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ăo sān

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

常用词

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ăo sān pú tí

ㄚ ㄋㄡˋ ㄉㄨㄛ ㄌㄨㄛˊ ㄙㄢ ㄇㄧㄠˇ ㄙㄢ ㄆㄨˊ ㄊㄧˊ

时代词语

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详解

词语解释

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ăo sān pú tí

  • 梵语的译音。意译为“无上正等正觉”。一译为“无上正遍知”。是佛无上觉智。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、正确的、普遍的觉智,即名为“佛”。

引证解释

  • 梵语的译音。意译为“无上正等正觉”。一译为“无上正遍知”。是佛无上觉智。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、正确的、普遍的觉智即名为“佛”。

    宋•苏轼 《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》:“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曰以无所得故而得 舍利弗 得阿罗汉道亦曰以无所得故而得。如来与 舍利弗 若是同乎?曰:何独 舍利弗 !”清•龚自珍 《<妙法莲华经>第四二问》:“如我所言上合佛心,我所科判上合 阿难 原文佛加被我, 智者大师 加被我我疾得法华三昧,亦得普见一切色身三昧见生蒙佛梦中授记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

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ā,ē 部首总笔画 7
    ◎加在称呼上的词头。例如~大。~爷。~爹。~罗汉。~毛。~婆。~弟。~姊。
  • 拼音 nòu 部首总笔画 16
    ①古代锄草的农具。②锄草。例如深耕易~。
  • 拼音 duō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数量大,与“少”、“寡”相对。例如人~。~年。~姿。~层次。~角度。~难( nàn )兴( xīng )邦。~~益善。~行不义必自毙。②数目在二以上。例如~年生草。~项式。~义词。~元论。③有余,比一定的数目大。例如~余。一年~。④过分,不必要的。例如~嘴。~心。~此一举。⑤相差的程度大。例如好得~。⑥表示惊异、赞叹。例如~好。⑦表示某种程度。例如有~大劲儿使~大劲儿。⑧表疑问。例如有~大呢?~会儿?⑨姓。
  • 拼音 luó 部首总笔画 8
    ①捕鸟的网。例如~网。②张网捕捉。例如~掘(用网捕麻雀,挖掘老鼠洞找粮食。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)。门可~雀(形容门庭冷落)。③搜集,招致,包括。例如~捕。~致(招请人才)。网~。包~。~织罪名(虚构罪名,陷害无辜)。④散布。例如~列。⑤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。例如绢~。⑥用罗筛东西。例如~面。⑦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。例如~绮。~扇。⑧量词,用于商业,一罗合十二打。⑨同“脶”。⑩姓。
  • 拼音 sān 部首总笔画 3
    ①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例如~维空间。~部曲。~国(中国朝代名)。②表示多次或多数。例如~思而行。~缄其口。
  • 拼音 miǎo 部首总笔画 17
    ①小,幼。例如~孤。~小。②轻视。例如~视。言者谆谆,听者~~。③古同“邈”,远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11
    ①〔~提〕a.佛教指豁然开朗的彻悟境界,又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;b.常绿乔木,树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胶。原产于印度。②〔~萨〕a.佛教指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,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,地位仅次于佛的人;b.泛指佛和某些神;c.喻慈善的人。
  • 拼音 tí,dī,dǐ 部首总笔画 12
    ①垂手拿着有环、柄或绳套的东西。例如~壶。~灯。~篮。~包。~盒。~纲挈领。②引领(向上或向前等)例如~心吊胆。~升。~挈。~携。③说起,举出。例如~起。~出。~醒。~倡。~议。~名。~案。~要。④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。例如~审。~犯人。⑤率领,调遣。例如~兵。⑥取出。例如~取。~货。⑦汉字笔形之一,即挑。⑧舀取油、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。例如油~。酒~。⑨古代鼓名:“师帅执~”。⑩姓。